中国高校概览之2011-2015大陆高校排名变化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于2011年首发,今年是该排名问世以来第五次发布。本文对大陆高校五年来的表现变化(名次与指标表现)进行分析。
前100名中的大陆高校减少3所,前10名中的大陆高校增加1所
自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发布五年来,百强大学中的大陆高校从68所减少到65所,但前十名中的大陆高校从4所增加到5所。清华 (微博) 大学连续五年雄踞榜首,前十名中新增复旦 (微博) 大学,另外3所大陆高校的名次也都有1-3名的上升。见表1。
? 北京大学 (微博) 等5校历年名次持续上升,中山大学 (微博) 等校名次上升显著
从历年排名(2011-2015)的结果来看,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微博) 、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微博) 、南京理工大学 (微博) 5所大学的排名相比前一年都保持不变或有上升,其中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 (微博) 同时位列五年名次上升幅度最大(2011-2015)的大学。另外2所名次上升幅度最大的大学分别是北京工业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 (微博) ,其中前者在五年内的名次上升了29名。两岸四地大学排名进步最快的大陆高校见图1。
?大陆高校在人才培养若干指标上的表现有小幅增减,留学 (微博) 生比例仍处低位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微博) 在研究生教育上优势显著
在两岸四地排名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指标中,除在“校友获奖”指标上没有变化之外,大陆高校在其余5个指标上的平均表现均有小幅增减。其中,“研究生比例”在五年内增加了4.8%;“留学生比例”几乎与五年前持平,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师生比”则有小幅降低;“博士学位授予”的“总量”和“师均”表现分别较五年前增加了14.8%和6.5%。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上优势显著。见图2。
注:“研究生比例”和“留学生比例”的增/减幅度计算公式为:2015年平均值-2011年平均值;其余指标的增/减幅度计算公式为:(2015年平均值-2011年平均值)/2011年平均值×100%。
大陆高校在科学研究所有指标上均有大幅提升,总量表现优于师均表现清华大学在大部分科研指标上表现强势
?五年来,大陆高校在科学研究的所有指标上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顶尖论文”和“国际专利”的增幅都超过了100%,“国际论文”和“科研经费”的增幅约为70%-80%。
对比来看,大陆高校在各指标“总量”上的进步较“师均”而言更加显著,虽然“师均”表现也都有明显进步,但总体而言仍处于低位。
清华大学在除“国际论文”以外的科学研究指标上都稳居大陆高校的首位,反映了其在该类指标表现上的强势地位。“国际论文”的“总量”和“师均”表现最好的大学分别是浙江大学 (微博) 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见图3。
?注:图中增/减幅度的计算公式为:(2015年平均值-2011年平均值)/2011年平均值×100%。
?
大陆高校在教师质量/学校资源若干指标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015年高被引科学家中来自大陆高校的总人数骤增
在两岸四地排名所采用的教师质量指标中,大陆高校五年内在“教师获奖”指标上没有取得突破,但在“高被引科学家”指标上的表现却很突出。这是因为汤森路透公司发布了新版高被引科学家,其中来自大陆百强高校的科学家人数有了大幅增加——从前一年的5人骤增到55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因此一跃成为大陆拥有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最多的大学,大陆百强高校的平均值较五年前提高了约0.8人。
在“办学经费”指标上,大陆高校在“总量”和“生均”上的平均表现较五年前分别增长了66.2%和46.3%,清华大学仍是学校资源最为充裕的大陆高校。见图4。
注:“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和“高被引科学家”的增/减幅度计算公式为:2015年平均值-2011年平均值;其余指标的增/减幅度计算公式为:(2015年平均值-2011年平均值)/2011年平均值×100%。
?关于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的对象是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校中,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并且面向两岸四地招生的大学。排名全部使用具有国际可比性的评价指标,指标体系覆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质量和学校资源等方面。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结果高度透明,排名除了提供各个学校的总得分以外,还提供了每个单项指标的得分,允许他人了解、核实每所大学在单个具体指标上的表现和排名情况。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和最好大学网联合发布。
标签: 大陆高校排名
高考志愿通 (收录 2553 所大学、 506 个专业分数线信息、 57 名专家为您服务)